星期三, 10月 06, 2010

地產霸權,市民也有「功勞」

葉一知


今晚上facebook,見到很多人轉載《明報》一篇報道(很奇怪,這篇文章在yahoo找不到,莫非怕了?),題為「建築師揭偽豪宅化妝術 發展商賺到盡」。

建築師說出真相,其勇可嘉,而且意見屬專業,值得參考。但坦白說,文中提到的所謂化妝術,只要你有個願意思考而不殘的腦袋,不用專業知識,也應一早能夠踢爆。本園過去曾多次踢爆兼譏諷這種化妝術(詳見相關文章),如今已不做這等無聊事。何解?

 

首先,地產商有甚麼化妝術是大眾不知道的?只要跟舊樓比一比,甚至只是問一問人,也知道新樓實用面積比從前大減;窗台大得可以給小朋友當床,每個業主都對着那個空間輕唯,這還算新聞嗎?當油麻地果欄旁配一個「窩打老道」的名字,也能以豪宅自居,而又真的有人用豪宅尺價買入,香港怎會不是遍地豪宅?至於那些白痴名字,老實說,香港人覺得俗不可耐,但據說近年炒高「樓市」的是內地人,他們反覺得這些名字正到爆啊。如果以上的問題,大眾竟然一直看不出,而要由專業人士「良心踢爆」,我只能嘆句:香港人弱智。

但我深深相信,香港人絕不弱智,反而聰明得緊。試想,當一件貨品,擺到明是低等A貨,擺到明是為你製造錯覺,就算買之前不知,買之後就不可能不知,但這件貨品,竟然還是越賣越貴,就算是低等A貨,也能讓你賺幾十萬至幾百萬,不趁勢買,才是弱智。那你告訴我,我們還可以怪甚麼?

當一件豬扒,往臉上狂塗胭脂,胸前用木瓜裝了個大窗台,改了個性感的名字,在砵蘭街一站,告訴你她叫Chanel,來自大富豪,你竟然還覺得秀色可餐,付足肉金三千八,感覺有如入了大富豪的VIP房,準備大戰一場,然後她告訴你,上邊碰不得,那是建築面積的公用範圍,不能給你獨佔,你的實用面積只是下邊。你竟然還真箇銷魂,改天告訴老友,再經傳媒報道,不消三日,麻甩佬排隊排到去尖東,Chanel的身價升到三萬八。不消三個月,砵蘭街就多了幾個Franchesca、Charlene、Noemie、Carlotta,個個有條排到尖東的人龍,肉金再升兩成……

你好意思叫這是欺騙嗎?你好意思說Chanel賺盡嗎?

地產霸權能夠實現得如此徹底,地產商固然責任重大,但如果沒有市場配合,那些一眼就知道是化妝術的樓盤,可以屢創新高嗎?如果市場願意對這些假狗說不,情況會變本加厲嗎?

地產主義最厲害之處,就是給香港人「洗腦」,幾乎每個香港人都渴求置業。「在香港冇樓唔得架。」「租咪即係幫人供樓?」「冇樓點結婚呀?」「結婚就可以一齊供樓。」「而家唔買再升咪買唔到。」就連八十後,一邊要打倒地產霸權,一邊都在嚷「買唔到樓」。總之,冇樓想買樓,買樓就想揀地區買,可以揀地區就想揀新樓,可以揀新樓就想炒樓……香港人對樓的慾望,根本唔會停止。

香港人很少想到,房地產是一項投資,而香港樓更有投機性質,再加上內地資金大量湧入,投機性越來越強。在香港買樓,等於花大筆積蓄加半生負債,跟投機者競價,跟所有投機產品一樣,獲利可以很高,但要承擔的風險也很高。地產主義最成功的一環,是港人深信「樓價有升無跌」,越早買越好,於是不斷高追,幸運的,可以賺一大筆,不幸的,沒頂收場,惹得半輩子債。這本是投機的特質,但很多人並不察覺,即使遇過金融風暴、沙士和金融海嘯,仍深信地產主義的金科玉律:買樓不單是解決住屋問題,買樓還必賺啊。

當市民也得益於樓市,任何改革都會遇到龐大阻力。只有滿街負資產,才是改革良機。可惜,特區政府在幾次樓市下滑時,不單沒有解決地產霸權的問題,還以「穩定樓市」、「發展經濟」為由落力拯救,唇齒相依,加深利益關係。到經濟有起色,全港由一窩蜂去買樓,地產商當然有恃無恐。

股神畢菲特有句投資名言:別人貪婪他恐懼,別人恐懼他貪婪。一如買股票一樣,越炒越高,理智的投資者會擔心,反而不在高位接貨;相反,地產泡沫爆破,就是入市時機。真正的炒家就是靜靜等待一班愚民製造泡沫,等大家仆街時入市掃貨。

地產商賺盡?我就看看,這次建築師踢爆化妝術後,又有多少人進貢給地產商賺盡吧。

 

相關文章

西半山樓盤廣告豈是誤導

意象式廣告一則

樓盤文學:隆胸駅

窩八神話:哈林區的梵爾賽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