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30, 2011

深圳東部華僑城•偽北海道 2日遊(上)

早前Christmas去了深圳華僑城,風景著實不錯。內地的主題公園多是人造景觀,把外國的著名景點亂抄一通,看過真貨的人都會覺得很造作、嬌情甚至庸俗。華僑城也有抄,但相對自然景觀也多,看上去挺舒服自然的。

為什麼叫偽北海道2日遊? 因為華僑城拍照取景是可以很漂亮的,可以很有北海道的感覺。看看以下幾張,有沒有一點點相似?

 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Picture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六, 1月 29, 2011

創業十年後感(完)

花了很多時間寫創業十年後感, 寫之前一次過看完本網誌的所有文章, 和所有網友的留言, 原來都要花兩天時間才能看完, 有點不敢相信自己這幾年可以寫這麼多文章.



星期五, 1月 28, 2011

創業十年後感(九)

另一個大改變, 是2009年購買了一間小小的店舖, 做了跳出SOHO第一步, 開始了有店舖的經營方式,和展開了賣POS零售軟件相關硬件的業務.

創業十年後感(完)

花了很多時間寫創業十年後感, 寫之前一次過看完本網誌的所有文章, 和所有網友的留言, 原來都要花兩天時間才能看完, 有點不敢相信自己這幾年可以寫這麼多文章.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九)

另一個大改變, 是2009年購買了一間小小的店舖, 做了跳出SOHO第一步, 開始了有店舖的經營方式,和展開了賣POS零售軟件相關硬件的業務.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四, 1月 27, 2011

創業十年後感(八)

踏入2008年, 花很多時間去組織軟件開發團隊, 尋找可加入公司的人才, 找了網頁設計師家儒重新設計公司網站, 與Wislon分工合作得很好.

創業十年後感(八)

踏入2008年, 花很多時間去組織軟件開發團隊, 尋找可加入公司的人才, 找了網頁設計師家儒重新設計公司網站, 與Wislon分工合作得很好.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二, 1月 25, 2011

創業十年後感(七)

創業六年, 所寫的每一個程式, 最多也是花三個月開發, 功能簡單, 難度不高, 費用也不高, 所以很難賺到大錢. 但流水碼零售系統, 已經付出了超過三年時間開發.

華富2011十大推薦股

大同機械(0118)
金輝集團(0137)
中國東方(0581)
天工國際(0826)
偉仕控股(0856)
高力集團(1118)
維奧集團(1164)
廣南集團(1203)
互益集團(3344)
先進半導體(3355)

大部份都相當不錯呢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七)

創業六年, 所寫的每一個程式, 最多也是花三個月開發, 功能簡單, 難度不高, 費用也不高, 所以很難賺到大錢. 但這系統, 已經付出了超過三年時間開發.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日, 1月 23, 2011

蚵仔麵線...我們終於在香港相遇了!

雖然只去過四次台灣,不過對於台灣的種種仍然念念不忘,尤其是那些夜市的風味小食。

Picture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五, 1月 21, 2011

Art Jamming

Picture

時興Art Jamming,下班與三五知己摸酒杯畫畫,是一件賞心樂事

不過,如何在眾多畫廊中找一所適合自己的,就需要花點功夫了

資金所限,港島區有很多畫廊是樓上鋪

但作畫跟拍拖一樣,講究環境與氣氛

筆者較喜歡在寧靜的街上作畫

要看得見月亮的

那才有歐洲的味道

好叫生活在繁忙香港的我們

都能夠感受一下往日藝術家們在月光下作畫的詩意。

Picture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想研究的公司

隆成集團(1225): David webb睇好, 轉列點可能係零售業務有成果, 成個估值都唔會唔同, 又係盈利升x 估值升= 股價倍升的規則
巨騰國際(3336):主席增持, 股價由高位回落一半有多
海豐國際(1308): 經濟日報曾廣標介紹
旭日企業(393): 股價落後,持it股權獲利甚豐
華潤水泥(1313):看好建材股
宏華集團(196): 1元似乎有強大支持, 經驗所得, 好多股跌落一蚊企穩, 後市看好, 高盛出報告目標價0.7 ? 似在嚇鬼收貨
天大石油(839): 研究1938知道油管生意好轉, 睇839 d 數, 好似好平
宇陽控股(117): 看investor 牛二分析, 看似不俗
A8電媒音樂(800): 看看幾時係底, 幾時會出現股價轉列點(新業務幾時開始有盈利)
粵海投資(270): 公司財務逐年好轉, 睇下業績前可唔可以買入炒一轉, 但升也不會升得多, 只是穩陣
中海石油化學(3983):惠理增持, 化肥業要汰強留強
MI 能源(1555): 走勢靚
廣南集團(1203): 早幾日突然大成交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四, 1月 20, 2011

創業十年後感(六)

在創業前, 我就決定要與眾不同. 一個人要用SOHO在家工作經營, 兩個人也要實行零管理公司文化.

創業十年後感(六)

在創業前, 我就決定要與眾不同. 一個人要用SOHO在家工作經營, 兩個人也要實行零管理公司文化.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五)

2005年開始寫網誌, 原先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和別人分享 (寫BLOG的目的), 永遠留給日後的人. 想不到原來寫網誌可以幫我創業發展.

中文的毒如何解得清?

葉一知


幸有陳雲老師,近年多了人為中文解毒。但我有時懷疑,中文的毒解得清嗎?

近日天氣寒冷,每天收音機的天氣報告,最後總要補上一句:「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健康,市民應小心保暖。」「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健康」是甚麼中文呢?明是英文翻譯過來的廢話,「乜乜可能導致/影響乜乜物物」只是為免責而設計出來的廢話,市民凍死了,電台不用負責,真要好心提醒大眾,何不說「天氣寒冷,保重身體」?至少聽來更有人性。「小心保暖」也用得不好,因為「小心」有歧義,我初聽還以為要「很小心謹慎去保曖」,還在想「不小心保暖」或「保錯了暖」會有甚麼後果,細想才領悟,那是「小心」身體那個意思,何不寫成「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市民應多加保暖」不是更好嗎?

 

昨天跟同學討論專題研究,其題目是「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真係睇到頭都大,這不是強姦中文是甚麼?不用翻查已知道那是英文硬譯,真去查一查,就肯定是「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硬譯。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對「生產者責任計劃」,waste對「廢」,真是譯得「精準」啊!!!但想深一層,「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是不是指,有些廠商專門生產沒有用的電器電子產品?

「廢」有歧義,把waste譯成廢是懶於思考的廢。試想,此計劃屬「污者自付」,即棄置電器者須支付處理費,但棄置電器及電子產品,不一定因為這些產品「廢」(無用),可能只是過時而已。你說「廢物生產者」(英文waste producer就清楚沒問題)還勉強說得通,因為「廢物」的意義非常清晰,但「廢電器」究竟是無用的還是棄置的,則說不準,而無用也不一定要棄置。譯成「電器電子產品棄置責任計劃」甚至「棄置電器電子產品徵費計劃」不是很清楚嗎?「棄置責任」、「棄置徵費」就表明誰棄置就得負責任或付費,要把「廢」、「者」譯出來嗎?像這些
廢中文,又何時有「廢中文生產者責任計劃」來罰他們款呢?

特區政府的行文早為人詬病,陳雲老師也批評得夠多,本不欲獻醜,但這個翻譯實在看得人眼翻。不幸的是,特區政府的中文給人批評至今,尚未看過任何改善,即使有人指出其荒謬處,也看不到有何更正。不知那是面子問題,還是帝皇心態,好像老子喜歡怎樣強暴中文也行。好吧,那請便,但請勿常把「愛國」掛在口邊,把中文寫成這樣,要中文成為外文的奴隸,怎好意思說國民教育?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五)

2005年開始寫網誌, 原先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和別人分享 (寫BLOG的目的), 永遠留給日後的人. 想不到原來寫網誌可以幫我創業發展.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三, 1月 19, 2011

創業十年後感(四)

敗不餒, 勝不驕, 成功只留給肯努力的人. 我不是比別人特別聰明, 只是比別人勤力和勇於嘗試.



創業十年後感(三)

很多網友都不敢相信一個人可以開發這麼多系統, 如果不是所有完成的系統都可以下載試用, 他們還以為我在這裡吹牛.

創業十年後感(四)

敗不餒, 勝不驕, 成功只留給肯努力的人. 我不是比別人特別聰明, 只是比別人勤力和勇於嘗試.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三)

很多網友都不敢相信一個人可以開發這麼多系統, 如果不是所有完成的系統都可以下載試用, 他們還以為我在這裡吹牛.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二, 1月 18, 2011

創業十年後感(二)

朋友知道我放棄了一份月薪二萬五的工作, 大部份人都不認同, 這個工資, 在2001年算是很高的.

創業十年後感(一)

2001年創業 (創業過程分享), 快要十年, 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創業十年後感(二)

朋友知道我放棄了一份月薪二萬五的工作, 大部份人都不認同, 這個工資, 在2001年算是很高的.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創業十年後感(一)

2001年創業 (創業過程分享), 快要十年, 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日, 1月 16, 2011

讓子彈飛,就是好玩

葉一知


(內有劇情,不喜勿進)

《讓子彈飛》掀起解密潮。對於解密,有些是真,有些是假,有些是鑽得太深,「你諗多咗」了。「老餅」是否記得《大時代》的「股票必勝法」,甚麼「貪心輸錢贏」、「殺人不打風」,當中確實暗藏密碼,但韋家輝後來幫亞視編的大時代續集(名為「世紀之戰」),顛覆了自己的解碼遊戲,劇中兩個人將字碼排列,竟排出意思相異的版本。《讓子彈飛》的解碼也一樣,遊戲越多人玩,便越多過度解讀,因為符號有限,符號引申的意思可以無限。高明的人從不告訴你答案,拈花微笑,讓子彈飛多一會,讓解讀飛呀飛,便飛出不錯的票房。

說這套戲毫無密碼,一切均是巧合,鬼才會信。最多人說的自然是「六」爺給黃「四」郎害死,不知是很多人沒留意,還是我耳尖或幻聽,葛優在火車反了後跟姜文說話時,談及賺了「六百四十萬」,葛優還說他只賺個零頭。哈哈,不知道又是否巧合。

 

這套戲荒唐搞鬼,但就是好玩。解碼當然好玩,但跟現實一樣荒唐和黑色幽默的劇情更好玩,卻較少人解讀。土匪對惡霸,結局最好玩(未看又想看此片者別再看下去)。想想張麻子怎樣贏黃四郎?先是向鵝城居民派金,日光日白沒人敢拿,一個晚上就全都拿光,翌日黃四郎派人去搶回派了的錢,卻是日光日白下幹的。對對對,在某些地方,明裏搵錢不行,暗裏才可賺個清光,但搶錢卻可在光天化日下。

錢給搶回去,張麻子便向城民派槍彈,目的,是激起民眾憤怒。同樣,日光日白沒人拿,一個晚上又拿清光了。翌日黃四郎又派人來搶槍彈,張麻子率先向衝來的馬發炮,良久終有零星城民跟隨,把黃的馬射死。張麻子說城民終於怒了,事有七分可成。

改天張麻子便帶頭鼓動城民,拿槍去打黃的碉堡。良久都沒有人出來,跑了幾圈,終於一個一個城民拿槍站出來了。城民對惡霸積怨已久,張麻子就是要引爆其憤怒,在用槍子給他們膽子。張於是帶領一大隊城民衝去攻打碉堡。笑爆嘴的是,張麻子到了碉堡門外,就只剩下他和三名手下,後面跟來的,只是一群鵝。

此情節大異有趣。百姓飽受欺壓已久,但一介平民,起來反抗的勇氣從不易有,可是如果有領袖帶領,自己又手執武器,想不暴動是很難的,歷史上很多場革命也不過如此。但鵝城卻城情有別,城民衝出來裝腔作勢,咬牙切齒,其怒態不亞於反日示威,到真要攻打碉堡,全部縮沙。奇哉怪也。他們在城裏出發時不是表現得很憤怒嗎?為甚麼轉頭又不憤怒,只剩下一群鵝跟來「革命」?換了是法國大革命,巴士底獄都拿下了,難道鵝城的人不憤怒?龍應台早就問:「中國人,你為甚麼不憤怒?」鵝城的人當然就是鵝城的人,但同樣就是「不憤怒」。

這時張麻子說了一句對白,簡直是全片最精采的:「我知道了,誰勝他們就站哪一邊。」這與小弟多年觀察不謀而合,簡直可以大抽姜文水,不要臉的說一句「英雄所見略同」啊。翻查本園文章,小弟曾幾何時就說過,香港人絕大部分都希望有民主普選,但最重要是有人去爭取,要我主動去爭取(即使遊行一下這麼簡單的爭取)就不要嘛。在香港爭民主已算風險甚低,在鄰近地區風險甚高,這種心態就更明顯了。

最後張麻子用了一計,城民就以為他已勝出,於是湧去碉堡,震聲雷動,攻破碉堡只在眼前。可是比較一下,用計前和用計後,碉堡並無兩樣,只要最初城民全部跟來,碉堡便不攻自破,連門口的管家看到人多勢眾也懂轉舵說:「跟我來。」哈哈哈,看到這裏實在忍不住大笑,笑問:這群人一早鼓動起來,還須用計才搞掂惡霸嗎?

張麻子的計用得絕,令小弟終於領悟《紅樓夢》所說:假作真時真亦假。我支持新版政改方案通過多了一個理論根據,正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這個地方爭民主普選的人就像鵝城的人,堂堂正正去爭取,是不行的,總要用點手段,而且不時一就而成,只好讓子彈再飛一會,方有機會聽到啪啪的回聲。一切承諾,在這個國度裏都只是「訛誠」(這不是密碼,我自創的,別多心),都是騙人的,而且人共皆知,即使他告訴你給你真民主,你又能信嗎?新版方案不是真民主,是假民主,人共皆知,但全城將之當真,玩大佢,有咁大玩咁大,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讓質變出現,到時全城都以為勝利在哪一方,就紛紛加入攻打碉堡了。

《讓子彈飛》有讚有彈,但我就很喜歡這套戲。「鴻門宴」那一場,三大影帝口舌過招,對白寫得精,節奏寫得快,演員演得佳,是很難得的精采文戲,可惜有耐性欣賞的不多。這一套戲還有太多有趣的解讀,一定要再看一次,實在太過癮了。

以戲論戲,這或者不是甚麼經典,但一套戲留下這麼多不同解讀,就像《俠客行》裏那段暗藏武功的「俠客行」詩,人人解讀不同,趣味盎然,令高手窮一生也要埋首鑽研,最後由一個文盲悟出真理,不也是人間難得的快事嗎?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四, 1月 13, 2011

有沒有好的裝修工程公司呢?

2009年店舖裝修延遲了一個月 (從店舖裝修學到的東西), 今次二家姐的住所裝修延遲了兩個月, 其中一個主因是外判問題.

港孩有救之中國人父母管教比西人好

葉一知


今天南華早報報道,一位華裔美國學者Amy Chua,在華爾街日報專欄寫了一篇「為甚麼中國父母更優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大談自己如何管教出兩名非常出色的孩子,並以此證實,中國人父母的教育觀比西人父母優勝,惹來國際激辯,也令香港父母關注。其文章的要點如下:

 

-    Amy在專欄很自豪地告訴讀者,她有一次要女兒用一整晚練好一首歌,當中不准進食和如廁。又有一次,因為大女對派對賓客不尊重,她便在眾人面前叫大女垃圾
-    中國人父母都明白,在你把一件事做得好好之前,沒有甚麼是有趣味的。要做好一件事,你必須去做,而孩子就是甚麼都不想做,所以最重要的,是無視他們的意願
-    她認為,中國人孩子在學校比西人表現更好,自然將來在工作上也更成功,那全是因為中國人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施以嚴苛的教育,並極度重視學術成績
-    西人那種不嚴苛、要跟孩子建立感情的方法,只會教出成就不高的成人
-    西人父母總要尊敬孩子的獨立性,鼓勵他們追求真我性情,支持孩子的決定,提供正面支持的培育環境。相反,中國人相信保護孩子的最佳方法,是為他們準備好將來,令他們看見他們能夠做到的,並為他裝備技能、工作習慣、無人能打擊的內在信心


Amy還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容許孩子做以下的事:

-    在朋友家過夜玩耍
-    相約玩耍
-    參與學校的遊樂時間
-    投訴不能參與學校的遊樂時間
-    看電視或打機
-    自行選擇課外活動
-    取得A以外的成績
-    在任何科目(體操和話劇除外)不是第一
-    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    不懂鋼琴及/或小提琴



天啊,港孩有救了。Amy此文發人深省,狠狠摑了西方文化一巴掌,為國出氣,唔係,佢所屬的國係美國,為中華民族出氣,實在大快人心。

西方父母常說尊重個人,實在大錯特錯,在如此教育長大下的人,雖然長大後較能分辨是非和學會尊重其他人,包括沒有成就的人,將來也沒有甚麼隱性的童年陰影,但因為本身成就平平,便終身都有問題。要知道人類養育孩子的目的,並非要他們將來做一個開心豁達懂黑白的人,而是必須做一個有成就的人,而且必須在廿歲前有成就,即以入到名牌大學為成就目標,才叫做有成就。如果你沒有這等出身,即使以後多有成就,也是沒有成就,所以美國眾多有成就的人因為沒有在廿歲前便得到此等成就,所以在世人眼中其實也是冇成就。此所以為何歐美的人永遠追不上我們中國人。

中國人深明,在你把一件事做得好好之前,沒有甚麼是有趣味的,西方人卻永遠不明白。我們都認為,西方人有傑出成就的人,例如史匹堡、羅琳等人,在未有成就前,都不會覺得電影或創作有任何趣味,直至他們成功了,有了錢才有趣味。西方人永遠不如中國人明白,最終還是有了錢一切才有趣味,所以他們永遠追不上中國文化。

Amy有此發現,何不舉家回來香港呢?要知道香港或中國人父母必然支持你的看法。須知道,西方父母教學在本質上和結構上有此重大缺憾,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比中國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次等。外國大中小學充斥着的,就是這些次等孩子,包括Amy任教的耶魯大學,這些學校的導師、管理層人員等等,也是次等教養下的次等孩子,Amy堂堂中國人,有此血統優勢,不怕適應不了中港生活,何不快快舉家回來生活讀書,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接受次等人的教育,不要讓他們在次等文化水土浸淫下去,不然必會毀了前途。中國文化正好有孟母三遷,只要Amy回來跟中國管教文化大結合,孩子必然超英趕美啊。

何況,香港父母實在很須要Amy作為精神領袖。Amy回來開一家學校,也保證發過豬頭,不愁五代生活。Amy啊,你知道香港的港孩問題多嚴重嗎?人生出來沒有成就怎辦?我明白,在你領導下,香港必有部分港孩受不了而自殺或走上歧途,但這只證明他們本身能力不足,由一歲起人便應汰弱留弱,競爭力弱的港孩死不足惜,廿年後,全港就只餘下精英,再沒有港孩,不是造福香港嗎?只少,在你的領導下,香港會湧現大量鋼琴家和小提琴家,西九文化區便有看頭了。

再引伸下去,中國歷來的嚴苛管治,是走對了路啊。一個政府,不應理會人民的意願,人民不應有獨立個性,其意見也不應受到尊重。因為一個國家要成功,最重要是人人超努力工作,而人總有惰性,或有不願做的事,所以一定要用強硬手段,無視人民訴求,因為政府自有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未來。有說中國人很難有民主,但Amy的管教文化優劣論告訴大家:中西的管治文化優劣已有定論,中國人不需要民主,只需要有計劃的強勢政府。你說,如果美國沒有民主自由,我們中國可以硬性叫Amy舉家回來建設中國,你說多好呢?如果Amy早有此發現,一早就不應讓他出國,讓他舉家在中國人社會建設國家,我們中國的發展,還不快歐美七百年嗎?

美國股神畢菲特(我想找一個在中國人父母管教下而成的股神,但十幾億人裏我始終找不到一個,讀者想起請告訴我)曾說:我有今日的成就,是因為我適時在一個適合的國度裏出生並生活。股神口中的國度當然是美國,但Amy已推翻此話,要像股神、蓋茨、Google、facebook等創辦人有成就,你下世投胎千萬不要選美國,要選中國,因為這裏的父母可以把你們養育成才。還說來生不做中國人?傻B,做幾世中國人也行,在美國出生便可嘛。


報道英文原文:

 

Tough-love Chinese mother draws shock and awe
Alex Lo
Updated on Jan 13, 2011
A leading Chinese-American scholar has ignited a debate about an age-old East-West divide - parenting.

Amy Chua, an influential political writer and law professor at Yale University, wrote an incendiary column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ver the weekend arguing Chinese mothers are better at raising children than women in the West.

Her column has been debated in major US newspapers and top-rating TV shows such as Today, and picked up by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And it has generated intense interest among parents in Hong Kong, whose own upbringing methods are similar to that described by Chua, if not even more extreme.

Provocatively titled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the 2,500-plus-word column - which at times borders on hilarity because of the extreme approach Chua describes in disciplining her two young daughters, Sophia and Louisa -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3,000 reader responses on the Journal's website, some with praise but most with vitriol.

She proudly declared she once kept a daughter up late at night to get a piano piece right, without food and washroom breaks. At another time, she upset guests at a party by telling everyone she once called her older daughter "garbage" because she was being disrespectful.

A few Journal readers admire her honesty, but many accuse her of child abuse. Several posts even threaten violence to Chua, not only for her parenting style but for, as they say, being a racist.

"What Chinese parents understand is that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re good at it," Chua writes. "To get good at anything you have to work, and children on their own never want to work, which is why it is crucial to override their preferences."

She argues that Chinese children are often more successful in school - and later at work - than Westerners because of the tough discipline their parents impose throughout childhood, with an extreme focu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s.

Chua contrasts that with the more "touchy-feely" approach she claims is largely favoured by Westerners and which she says produces far less accomplished adults. She says the Western focus on self-esteem often backfires; the child grows up and accomplishes little or nothing.

Chua also states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mothers - "tiger mums", she calls them - though she admits there are gradations.

"Western parents try to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individuality, encouraging them to pursue their true passions, supporting their choices, and providing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she writes. "By contrast, the Chinese believe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is by preparing them for the future, letting them see what they're capable of, and arming them with skills, work habits and inner confidence no one can ever take away."

Tom Yam Hin-bong, 64, a Hong Kong-based management consultant who holds a doctorat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n MBA from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as raised two daughters in the US. Both are now highly successful adults.

"It's really sad Chua is trying to dictate what kind of life her children should have," Yam said. "It's kind of disgusting to try to monopolise the childre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Yam believes it is far better to inculcate a love of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n children than forcing them to achieve an A in every subject. He questions whether Chua's own accomplishments stemmed from her own parents' strict upbringing or from her father as a role model.

"Her father was a very famous engineering professor at UC Berkeley," Yam said. "I read his book on non-linear systems."

Yam believes the controversy comes at a time when many Americans are worried about their economy,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influence aboard,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dominant presence of Asians on the campuses of top US universities.

While accounting for only 5 per 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Asians make up 20 per cent of student bodies of Ivy League school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at UCLA, Asians - who make up about 13 per cent of the California population - fill around half the places.

However, Tracy Yau, the wife of a successful surgeon in Hong Kong, supports Chua. "I think what she wrote is very positive," she said.

Her two daughters, aged 15 and 17, are both straight-A students studying at an ESF school, and the eldest, graduating this year, has already been admitted to a top-ranking British university.

Her daughters started learning French, Japanese, piano, the flute, pottery, tennis and golf while young.

"I think Chua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how most Chinese parents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f their children," Yau said. "Her method may be a bit extreme but what she wrote about setting goals and working to achieve them sounds just about right.

"Life is tough. You have to struggle and endure to earn the good things in life. For a young person, studying hard is a kind of struggle."

Her older daughter added: "I think what I learn from mother is how to set goals and work towards them, and never give up ... and the value of hard work."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Howard Goodman

Ide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Chinese-American academic Amy Chua, children should never be allowed to:

    * Attend a sleepover
    * Have a playdate
    * Be in a school play
    * Complain about not being in a school play
    * Watch television or play computer games
    * Choose their ow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Get any grade less than an A
    * Not be the number one student in every subject except gym and drama
    * Play any instrument other than the piano or violin
    * Not play the piano and/or violin.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有沒有好的裝修工程公司呢?

2009年店舖裝修延遲了一個月 (從店舖裝修學到的東西), 今次二家姐家舖裝延遲了兩個月, 其中一個主因是外判問題.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日, 1月 09, 2011

有線電視客戶服務直撥熱線

說到服務差,一定少不了有線電視的份兒,想找個真人發聲的客戶服務員對對話,也是種不可能的任務,在那個不知所謂的電話系統中,左按右按,再好脾氣的也會忍無可忍!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五, 1月 07, 2011

匆匆.2011

Picture

期待著聖誕一刻來臨,然後聖誕來到,
跟著聖誕過去,緊隨又是新年的來臨,
然後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一個煙花後,最燦爛那刻
又過去了;
最後要期待的,就是那個農曆新年,
其實也頗似那些聖誕裝飾,匆匆地掛上、徐徐地落幕。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三, 1月 05, 2011

實用興趣

一個常人一般會對甚麼感興趣呢? 這是一個我工作時常需要考慮的問題.

 特別是當人接觸新事物時,興趣的源頭是甚麼呢?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二, 1月 04, 2011

經濟日報 第1季十大必勝股

2011年為中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機遇無限,同時,通脹與貨幣政策又帶來新一輪挑戰,今年投資布局,政策因素尤較過去幾年為重,因此,今年首季10大必勝股的篩選,很大程度是取決政策趨向,投「保」棄「壓」,以策萬全。

2011年投資要訣離不開政策,因此,把握當前政策思路,對選股布局至為關鍵,盡管炒股不炒市,但要選對板塊買對股,大環境與整體形勢必不能忽略。

2011年投資中國的焦點,主要是十二五規劃開局的機遇,皆因每個5年計劃的首兩年,資源投放最大,所以也最教人憧憬,從2011到2015年,中央政府對經濟結構轉型尤為看重,其實自2010年不斷上調最低收入的政策,已為經濟結構轉型拉開序幕。為方便大家把握政策方向與投資思路,本刊歸納出4大重點予各位參考。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一, 1月 03, 2011

我的 2010 年大事回顧

很久沒有在鮮奶國出現了回來後的第一篇,是我的 2010 年大事回顧

對於我來說,在 2010 年發生的大事件,工作上的轉變應該是第一位,之後才是籌辦我和老公的婚禮。因為我覺得,工作上的事情對我的打擊實在很大,某程度上我是靠籌備婚禮的正能量來令自己振作起來的。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悼華叔

葉一知


華叔去了。無疑,他是個很值得尊敬的政人。為六四的堅持,為香港民主的付出, 已令他成為平反六四的icon。司徒華這個大名,將永誌我們這一代人。

不幸的是,其他流亡海外的異見人士,想來香港致哀也不可能(李少光已暗示)。司徒華一生為香港爭取民主人權自由,可是到他身故,朋友連入境自由也沒有啊。他這批朋友不是阿爾蓋達恐怖份子,只是某些政權恐怖份子的眼中釘,在一國兩制下,竟然不能來港致哀。這,就是司徒華人生來到句號的黑色幽默。

 

如果有追思會或公祭,我會去,也希望志同道合爭民主的人也可以去。去,是因為想告訴全世界,想告訴華叔,他要爭取的,還未爭取得到,但播下的種子,早已發芽,我們會繼續去燭光晚會,繼續爭取民主,繼續啟蒙新一代去完成未竟之志。

南宋詩人陸遊,是個憂國憂民的政治家。他出生後兩年,金便滅了北宋,陸遊一生都與金對峙,希望收復中原。陸遊八十五歲,撒手塵寰,中原還未收復,臨終前寫下絕筆: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華叔愛詩詞,同樣也是個憂國憂民的政治家。陸遊臨終時想踏足北宋邊界也不行,華叔不也是一樣嗎?六四還未平反,中國甚至香港也沒有民主。這首詩,我認為很適合華叔,在此胡改作悼,願華叔安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民主龍。他朝六四平反日,公祭毋忘告華翁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星期日, 1月 02, 2011

新年祝願

野蟹

無驚無險,新一年又來臨了。以嚴肅的心情面對鏡子自我檢討一番之後,是時候回顧一下身邊事。

過去一年,香港人的心情一如恆生指數般波動,既喜且憂。喜者,經濟暢旺,資產升值。有產者感覺良好,手頭疏爽;無產者雖然媽聲四起,但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以置業為人生目標,生活過得異常充實。

至於憂的一面,必然是通脹高企。香港人,齊來怒吼吧,齊來送上P和K兩個英文字母給伯南克和美國作為新年賀禮吧,量化寬鬆仍未成功,你我的褲頭卻已極度寬鬆。也要多謝不中用的香港政府,兩位曾生(有鬚和冇鬚那兩位!),聯繫匯率這問題是否一如「廿三條」要留待下一任政府處理?
骨灰龕不夠用、MPF管理費高昂、貧富越趨懸殊等這些隨時成為火藥引的問題,我們的政府不是反應遲鈍就是「沒有牙力」。就連街市賣菜的阿嬸也懂得說特區政府不及以前英國佬管治的政府。

二零一零年又一次教曉中國人,良知有如三聚氰胺,是有害的。看吧,譚作人調查汶川學校的豆腐渣工程,被判入獄五年。趙連海要為結石寶寶取回公道,換來是兩年半的監倉入場券。

譚作人曾說「做中國人特別困難」,其實也不盡然。只要為自己的腦袋做手術,將良知割掉,就算遇見強權凌弱,也能以隨遇而安的心情,將頭縮進龜殼而不吭一聲。中國人不是最能夠適應環境的嗎?如此大可以怯懦地過著快樂的生活。
不信?只要到尖沙咀銅鑼灣逛逛,看看街上的自由行國民滿手一袋二袋,幸福二字不是已寫在臉上嗎?

所以嘛,做一個要求不高的中國人其實也可以很快樂的!滿腔怨憤的香港人何不學習?說不定新的一年會過得更為寫意呢!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

也說說普通話

久別,又重逢了. 這一次,希望能堅持一點,回復差不多每天一blog...

敢重踏這片地土,原因有二: 一、新生活開始較為穩定,每天晚間或者週末假期要抽一點時間寫下一些點滴應該沒有問題; 二、家中新桌面電腦經已重置,寫文章時看著電腦眼睛分外舒適...

閒話說長了,言歸正傳. 老題目,源自陳雲的文章. 亦見Charles兄,文少亦有作回應,不妨再加上一篇多說幾句...

(閱讀全文)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