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月 18, 2010

麥兜算甚麼背叛?

葉一知


曾蔭權是年借用麥兜作拜年動畫廣告。眼見網絡的評論,主要不是討論曾蔭權的做法,而是針對麥兜作者麥家碧,惹來諸如「賣仔」、「背叛」、「粉飾太平的幫兇」等道德審判,實屬佳話。

麥兜這套動畫是甚麼?是藝術、文學還是商品?只須看其衍生產品的價錢便知道,麥兜一向以來都是商品,而且是很有價的商品,一如迪士尼卡通人物一樣。

商業機構也應注重企業良心和公義,那應不應該為特區政府做事?無論怎樣嘲弄和憎厭特區政府,這個政府也還不是一個法西斯政權,不是極權暴政,不然你就不可能有嘲弄和憎厭的權利。

 

幫政府做事,也要看幹甚麼事,幫手宣傳惡法,是做壞事。但這段賀年廣告實際上普通得很,沒有宣傳甚麼政治立場。麥家碧不像德國的Leni Riefenstahl在為納粹拍有強烈意識型態的政治宣傳片,那只是一個好普通的賀年廣告,縱使肉麻、核凸、嘔心、令人情緒不安(不關乎畫功,主要關乎主角本身),我們就有理由扯到一個創作人的人格或立場身上?

麥兜有沒有背叛?看其過去作品,有沒有特別針對政府?借用他人所言,麥兜的作品是香港人對於身份失落的自嘲、自憐和反省,並批判病態社會。換句話說,批判的主要還是這個病態社會,而從來不是批判特區政府,偶爾為之,乃針對其病態而已。麥兜不是社民連,也不是民建聯,並沒有必要擁護或反對的政治立場。此何之謂背叛?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麥兜從來不是甚麼支持民主普選、不滿特區施政的icon,即沒有甚麼收編價值,這又可說成背叛嗎?

至於說到廣告「粉飾太平」,也不見得,因為看完這個賀年廣告覺得香港很太平、曾爵士很有型的人,非常幼稚。當然,曾特首的師爺認為,香港人會覺得這種cutie廣告很warm,紛紛支持他,也很有可能,但這究竟是曾蔭權、麥家碧還是幼稚的香港人要負最大責任?

去年,夏韶聲為民建聯演出「紅色搖滾音樂會」,也有一場道德爭論。但被認為最激進的社民連黃毓民卻說:夏不是政治人物,他是藝人,理應爭取每個演出的機會。麥兜之事不可作如是觀?一家創作公司,怎樣拒絕曾蔭權這種無傷大雅的生意?如果這樣也捲入如此強烈的道德批判,那究竟我們追求的,是包容的民主普選,還是排異的文革批鬥?

張藝謀是中共多年的御用宣傳導演,也很少聽人要「永遠罷看」,不看的原因是其作品太爛(如《英雄》),但後來無端回歸平實,拍了《一個都不能少》,不一樣令人感動,讓人叫好?而香港那麼多紅星為政府站台,卻很少有人要「罷聽」。批判麥家碧,因為這個動畫而罷看,未免有點上綱上線。

有強烈政治立場的演藝人或創作人,如荷李活演員上台領獎不忘反小布殊,是可敬的,但沒有政治立場的演藝人或創作人,或其他行業的人,不是可辱的,那本就是常態。如果麥兜是為剷去菜園村(即使為高鐵宣傳也不一定有問題)而宣傳,這才涉及道徳問題,但只是接一個賀年廣告job,也要給批鬥如此,我除了覺得這個社會越來越cynical外,也想起《雙城記》的第一頁:這個社會只愛用最極端的形容詞,故有the best of times,the worst of times之悖論。

說起《雙城記》,想起法國大革命。最初革命理想很多元,最後剩下最激進的雅閣賓俱樂部,由羅伯斯比爾等人領導,其革命理想是追求最純粹的革命意識,慢慢把革命推向血腥統治,把點點不合口味的行為和想法視為反革命,將之送上斷頭台。最後,羅伯斯比爾這個最推崇純粹革命的人,自己差點已代表「革命」二字的人,竟也給人判為反革命,給送上斷頭台。

不包容我陣的一點異見異行,追求純粹的道德價值,最終結果如何?但這又很切合中國人的性格。我們中國向來只有聖人和人渣,中間的「人」,全屬invisible,所以孫中山只能是聖人,即使他有很多自私自利和愚蠢的陰暗面,其他一大堆聖人罪人也是如此。麥家碧也一樣,她最初的作品迎合某些讀者的心理,其意志便必須被騎劫,只能一直當他們眼中的聖人,偶爾接了一個不順民心的job,就是背叛,永為罪人。

將社會任何階層都拉幫拉派,為其所作所為解讀為政治立場的表現,多麼文革!香港人常取笑國內憤青,但今日之行不也像憤青?八十後是可敬的一群,但八十後成了憤青,就不再可敬,我實在不願看見中港憤青一體化。

要罷看或杯葛麥兜,也是市場自由。只不過我看不出充份的理據,只看見過份的情緒,才多此一提,不知會不會成為「歸邊」、「背叛」、「出賣」呢?

當然,如此小事竟然也引起這種回響,說那是大革命前奏就太誇張,但特區政府會否醒覺,激進情緒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像鬼上身般降臨呢?



把矛頭指向麥家碧,而非曾蔭權,我實在很奇怪。

我沒有聽錯的話,政府的立場是:為了扶助創意產業,故曾特首用動畫來拜年。

可是,麥兜是本土漫畫的「神話」,借用一個家傳戶曉的角色去宣傳,並不是「扶助」,而是「抽水」。就等於《阿凡達》紅透半邊天,張家界忽然把「南天一柱」改名為「阿凡達.哈雷路亞山」,你不要告訴我,這是張家界想在國內「扶助」《阿凡達》的票房,這顯然是抽水。

如果真要扶助,找些半紅不黑的漫畫家,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至少他們名氣不大,不會給人道德審判,以後的作品也沒有人呼籲罷看。

此其一。其二,政治領導不宜自行卡通化,那涉及管治威信的問題。我們期望的地方領導人,是有難時帶領民眾走出困境,無論金融海嘯、911還是塌樓,一個有威嚴的領袖,總令市民安心一點,但這種威嚴不是一朝一夕累積,也不是永遠板起臉就叫威嚴,當中涉及政治智慧和藝術,在此不多討論。但自行將自己卡通化,並不明智。試想政治人物何時被卡通化?沒錯,卡通化往往是要嘲弄、醜化、揶揄、批判政治人物,自行卡通化,無論多cutie,也容易令人聯想到醜化。正如這個廣告,我個人的解讀是:一班香港人包括特首,平時日做夜做唔知自己做緊乜,我又唔知佢做咗啲乜,個個發緊夢,咁就返歸最好,早啲抖唔該,咁就天下太平。

一個cutie的領袖,我可以告訴你,一定不會是高明的領袖,在危難來臨時,你不需要麥兜,你需要的是英雄。

更要重是,這個政府本就沒有管治威信。一個有管治威信的政府尚且不宜卡通化,一個毫無威信的政府,企圖用卡通化便可親民,提高民望,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