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04, 2009

強權令人弱智之二:教授也弱智

葉一知


今天公信第一報又有奇文,由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周全浩展示公信力,寫了一篇《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六四」》,爆肚指數直迫陳一戇、弱智偉之流。

如此好文,簡直是六四前夕最好的鬆弛劑,不能不在此分享啊(粗體字為原文):

今年5月中,在「六四」20周年的前夕,各大報章頭版刊登了趙紫陽在軟禁期間秘密錄音的事宜,看來這是有人精心策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精心策劃咁又點呀?六四的秘密錄音梗係六四播呀,唔通留番中秋食月餅果時播呀?精心策劃呢個時間,咪就係要喺呢個時候俾啲證據人哋反省。一個學者,著眼點唔應該係呢樣嘢係咪精心策劃,而係呢樣嘢係咪真,如果係真又帶嚟甚麼影響。仲諗住呢啲秘密錄音係俾人認識更多,點知會俾學者借嚟塗脂抹粉。

 

尤其在香港,有些人表示現時中國歷史課程內,對「六四」只是輕輕帶過,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中史課程內,應深入探討「六四」。固然,還「六四」一個歷史公道是有需要,但現時明顯地有些人認為其「六四」版本乃最完整,並試圖強加諸別人的知識層面上,在中史課程中以他們的觀點作為依據,看來「六四」的真相遲早應公之於世。

對於「六四」事件的始末,中國政府多年來採取淡化政策,絕少回應及澄清有關「六四」的報道及演繹,這讓某些人壟斷了「六四」的「真相」。筆者認為將來應該還「六四」歷史的真面目,但這個真面目並非如某些港人所渲染的模樣。


咁你就快啲叫中國政府回應啦,你講咩人哋試圖將六四版本強加諸別人的知識層面上(呢句中文很有中共文采)。歷史書記載的從來都唔係真理,如果凡歷史課程寫的都是真理,咁仲有人研究歷史?歷史從來都係不斷修正,就好似而家有啲人係咁話發現新大陸嘅唔係哥倫布,係中華太監鄭和喎,咁係咪唔好再教發現新大陸呢章呀?最好笑就係,而家係邊個唔俾其他人去演繹,任由某些港人「渲染」?難道某些港人一聽到版本不同的聲音,即刻拉果條友去坐監,控以反革命煽動罪,判以無期徒刑?

看「六四」事件,應從客觀的歷史長河來看。顯而易見,有些事情要在發生過後若干年甚至一段長時間,如5至10年,甚至10至20年,才能看到其正式的影響,發生時根本不會察覺到。

當年1989年,乃中國改革開放頭10年,當年四五月間,學生已經佔領天安門,至五六月,中央政府若再不處理,根本無法正常運作,形勢刻不容緩。


根本無法正常運作?好心啦,我之前已經寫咗文,話當日民進黨發起「天下圍攻」,包圍凱達格蘭大道,人哋台灣政府有冇話「政府無法正常運作」,於是用軍隊殺晒廣場啲人呀?陳水扁係一個仆街,但在民主制度下他還沒有像當日下令開槍的領導人  。

在處理事件上,應注意此點:假若當時能盡早處理,在未有這麼多學生聚集前清場,便不會引起相當傷亡事故,為何當初不處理,非要待到危急關頭才處理呢?

根據中共的說法,當時的黨總書記趙紫陽分裂了黨中央,趙紫陽不肯認真處理學潮問題。至5月,整個北京的氣氛愈加緊繃,學生完全佔領天安門廣場,最後才由鄧小平拍板簽發清場命令,引致震撼世界的「六四」事件。


所謂「處理」,竟然係咁樣「處理」?呢件事本真係可以及早處理——只要認真回應學生的訴求便可了。但今日竟然反咬,話趙紫陽不肯認真處理學潮。好笑,佢係黨總書記,佢點處理關你其他人Q事呀?而家係黨指揮槍定槍指揮黨?佢話事定背後的老佛爺話事?佢唔清場,係佢不認真,定係有人阻止佢接納學生的意見?

呢一段更大的敗筆是,「根據中共的說法」,真係好笑,一個從來唔俾人公開討論事件的政權,其說法竟然還有人視之為寶。

人民以大局為重 才是成熟民主社會

從歷史的長河看,中國「六四」事件實為「蘇東波」事件中一個重要環節。1989年鄧小平下令清場,引起世界很大迴響。當年聖誕節,柏林圍牆倒塌,戈爾巴喬夫不敢出動蘇聯紅兵到場鎮壓,引致東德倒台。1990年東西德復合,1991年蘇聯倒台。到1990年代中期,俄羅斯一片混亂,國內民不聊生,不少人意會到當年鄧小平在「六四」事件上果敢處理是有需要的。若中國未有及時處理,會像蘇聯般倒台嗎?若如是,後果可真不堪設想。「六四」過後,本港有過百萬人上街遊行,當時一些曾參與遊行的港人,幾年後才知道「六四」真正的影響時,對整件事的看法也有轉變。

中國在30年改革開放中,正因中央能在1989年「六四」事件果敢處理,經濟在及後20年才得以迅速發展,若當時未能妥善處理「六四」,中國改革開放可能已經夭折,不會有過去30年的「小平中興」局面。



呢段簡直係joke of the year。我們可以這樣推論下去:

沒有六四,沒有廿年高速經濟發展。

沒有貪污腐敗,便沒有六四。

沒有改革開放,便沒有貪污腐敗。

沒有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幫,便沒有改革開放。

咁,我哋咪要肯定連中共都否定咗嘅文革同四人幫?因為他們的錯誤,才有鄧小平嘅果斷復出,推行改革開放,先至有今日嘅經濟成果啊。再推下去:

沒有共產黨,便沒有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幫。

沒有日軍侵華,便沒有後來贏得政權的共產黨(國共兩黨因抗戰而停戰,令一直處於下風的共產黨可以休養生息)。

所以從歷史的長河看,日本侵華才是現代中國於這廿年經濟急速發展的大功臣啊。

難怪難怪,難怪老毛多次向日本皇軍表示感謝,只要將之放於歷史的長河裏看,我們的眼界真是擴闊許多許多許多啊。

呢啲推論,叫馬後假設真理。從已發生的結果假設前因,但歷史不能重來,究竟唔發生六四,係咪中國經濟就唔起飛?定係仲繁榮過今日?至少冇咁多毒奶粉?一切都係為既得利益度身訂造的假設。

「蘇東波」事件令到整個蘇聯東歐集團解體,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列強得以解除心腹大患。1990年代後期起,美國已有人開始轉移視線,將中國列為假想敵,某些西方勢力不想中國變得富強。於是不斷找些議題出來,拖中國後腿,「六四」事件成了上佳選擇。每年為「六四」舉辦的紀念活動,成了外國勢力用以掣肘中國的一個方法。

呢個仲好笑,話人哋唔想你強大拖你後腿。咁解決方法好簡單喎,人家借六四拖你後腿,你大陸又發咗大財咁耐,咁你咪平反六四囉?你公開讓人談論六四囉,咁人哋仲點拖你後腿呀?

一個國家能不能強大,不是人家想不想就能改變,但一個永遠沒有自省能力,永不認錯,視殺害平民為經濟發展的基石,並且有大班人堂而皇之宣之於口而一點也不羞恥,呢種國家經濟多強大,就像那些殺人放火金腰帶的暴發戶,還是叫人永遠看不起。

無可否認,「六四」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傷痛。一個社會的人民萬事以大局為重,會妥協,才是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

看看1963年行刺美國總統甘迺迪事件,華倫大法官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專案徹查。而在美,傳言副總統參與其中亦甚囂塵上。查清後,華倫大法官卻宣布調查文件要封存50年,看來這牽涉到美國整體利益。當時美國民眾都未有表明要極力追究事情始末及責任,無非是顧全國家利益。


真係好笑喎,我們民族咁多陰謀論來剷美國,一時又話美國要「拖中國後腿」,而家又咁讚頌美國呀?文件要封存五十年,點解唔係因為副總統同大法官同流合污,掩藏真相,假公道假民主呀?

最搞笑係,呢段嘢擺明係偷換概念。人家係「查清後」封存,我們國家是「從來未查」便封存兼封殺。還有,人家查清後,民間還有很多人繼續嘗試發掘真相,反駁那種「查清」,當中更包括陰謀論,更有《驚天大刺殺》這種陰謀片公開放影。我們國家呢?容許人去發掘真相嗎?除了容許有利政權不利學運的陰謀論,有其他陰謀論嗎?事件過去廿年,有中國人拍過一套《六四》嗎?拿人家跟自己比,竟然還不面紅,還不羞愧得瀨屎,還滿口牛屎,這是甚麼學者?

有些人受別人聳動,便年年走出來要平反「六四」。這個又怎會是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呢?難道他們未曾想過,某些外國勢力十分喜歡削弱,甚至顛覆其他政權嗎?

各位可有想過,考慮到香港的特殊政治文化背景,若然紀念「六四」不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那些港人會否如此熱中此項活動?


最後呢兩段,真係唔知佢講乜。我淨係知,紀念六四,要平反六四,唔係符合西方國家利益,係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一個成熟的人,係會認為自己殺人有錯,即使佢殺人掠貨發了財,成熟了還是會內疚。只有殘暴不成熟的人,才會不聽人勸,妄意殺人,發財後還為自己的成就自豪呢。

呢條「教授」話我地出來要平反六四係「受人聳動」,大家表吓態,自己走出來係心中是非分明,還是受人聳動?


 

最後,我要講講呢啲人口中嘅「進步」。係呀,我們祖國的經濟進步了很多很多,但這個民族沒有進化,反而退化。我們回看六四的片段,回看當年還有那麼熱血的學生,回看學運領袖如何挑戰領導人,敢於提出自己的訴求,某程度上覺得自己與領導人係平等對話,這種種情況,今天還可以看到嗎?今天的中國大學生在想甚麼?就是錢錢錢。今天我們的民族在想甚麼?就是錢錢錢,所以我們有毒奶粉,有很多害人的勾當,有意見和情緒無法遁正常途徑發洩而形成的憤青……

文革把中國民族的左邊睪丸閹割了,六四把右邊睪丸也閹割了,所以今天我們的民族,比一百年前更為太監。

 

今時今日,要上位很容易,發一篇這樣的垃圾,人家令眼相看,便能上位了。套教授一句:若然支持「六四」(屠殺)不符合中國國家的利益,那些教授會否如此熱中寫這種文?人望高處,要上位不緊要,但踏著一堆枉死的屍體攀上去,不覺無良嗎?那還是一個教授呢?這種風氣,是國家進步,還是又是國家進步必不可少之惡?


延伸閱讀,歡迎轉載或參考:

今年詭辯特別多,我百忙中不嫌麻煩逐一反駁,因為我們不能退縮,不能讓無稽的詭辯侵蝕是非黑白。我以僅有的思辯能力,拋磚引玉,並立此為照,作為參考,希望大家也能有所啟悟,對於以後類似的弱智詭辯,生出抗體,並為其他未有抗體的人注射抗體,共抗六四豬流感:

 

強權令人弱智之二:教授也弱智

絕對的權力令人絕對的弱智

曾蔭權使出元氣彈

有腦待洗真幸福

可怒也:泰國還沒有出動坦克 

六四論壇發人深省

 

 

 

文章由MemDB聯播系統轉載, 原文請按此閱讀